台灣的寺廟文化是吸引外國遊客前來的特色之一,道理或許就像我們出國會去看國外的教堂一樣。目前外國遊客會走訪的寺廟如下:

 

北部 - 龍山寺、保安宮、孔廟、霞海城隍廟、行天宮、三峽祖師廟、中正公園等;

中部 - 中台禪寺、日月潭的玄光寺、玄奘寺、文武廟等;

南部 - 天后宮、佛陀紀念館、蓮池潭龍虎塔等。

 

介紹廟宇的重點可說是大同小異,一般來說,不管是介紹任何一間廟,不外乎如下講點:

 

  • 建築、對場營造
  • 補充:
  • 剪黏(Ceramics cutting and pasting)- 裝飾;
  • 抱鼓石(Drum-shaped bearing stone)- 支撐門柱(若為木柱還有防潮作用)、身份地位、裝飾;
  • 石獅(Lion stone)- 除抱鼓石功能外,則還有鎮宅、避邪作用。石獅的髮捲數量可看出主人家的身份地位,清慈禧太后時的石獅,母獅在左邊;
  • 門枕石(Bearing stone)- 別稱乞丐石,乞丐趕廟公的由來;
  • 藻井(Caisson ceiling, Sunk panel)- 朱元璋逃命躲到廟裡蜘蛛網(spider web)的故事;
  • 門的防盜設計;
  • 門神 - 不同版本的門神。
  • 補充:暮鼓晨鐘(morning bell and evening drum)- 集眾與報時警愓與自勵
  • 左青龍右白虎,龍進虎出,中間留給神明走(動線)
  • 補充:龍怕臭虎怕吵
  • 主神、眾神介紹,所負責的職掌
  • 拜拜流程(怎麼拜拜)
  • 如何問事(擲筊、求籤)
  • 祭品,特殊祭品(專供某神明的祭品)
  • 點燈(安太歲、正沖、偏沖)
  • 該廟宇特別之處,例如保安宮為唯一獲得UNESCO修繕古蹟獎的廟宇、唯一有國旗在浮雕作品中、在年底會有108響撞鐘祈福活動、保生大帝為醫藥之神,可求藥籤、祭解等
  • 廟宇的功能(心理(安定人心)、教化(忠孝節義故事的壁畫)、社交、娛樂
  • 最新演變(環保議題,少燒香及燒金紙)
  • 佛道如何不同 

 

延伸閱讀

寺廟 (Temples) - Part II

傳統/廟宇建築

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(Lin An Tai Historical House & Museum)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寺廟
    全站熱搜

    桑妮愛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