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E_P20180102_191135486.jpg

 

前不久一個導遊朋友傳了這照片給我,我看了看,從紋面、服裝,及刀具來看像是泰雅族吧?但不確定,我在一個導遊群組提問也沒人回應。

 

這問題在跨年那天得到解答。和家人到北投泡完溫泉後,想說在北投走走逛逛,由新北投捷運站走來首先會到凱達格蘭文化館,所以我們一行人就進去了。正瞧著一張台灣16族原住民的分佈圖時,我跟家人說,這些人才是台灣原本的住民,比我們還台灣人的台灣人,接著聽到後頭一個原住民導覽人員加入我們的話題(心想好險沒有講原住民的壞話)。後來我順便問了他照片中的原住民是哪一族?他說是大泰雅,即泛指泰雅族、賽德克族,及太魯閣族。這釐清了我的困惑,因我的問題是這三族的人都會紋面,那要如何知道是這三族的哪一族?原來大泰雅往下分就是這三族啊。

 

值得注意的是,他說原住民不喜黔/黥面這說法,因這是古代烙印在罪犯臉上的刑罰,而原住民臉上的刺青是榮耀的象徵,比方說,表示有能力狩獵、除草,作為成年禮的儀式之一等,所以若能講他們的族語是最好的,不然較適當的說法是紋面,而這就好像要用原住民這詞而不要用番仔的道理一樣。

 

其實台灣就是一個移民社會,不需分為原住民、漢人、本省人,或外省人,大家應該都是名符其實的混血兒吧,經過了都不知道幾代了,我們的身體裡或多或少都流有不同族群的血液了(只是有點遺憾,怎麼都沒有混到輪廓深的特點啊)。

 

話說北投不僅是台灣人愛去泡湯,為外籍旅客安排的行程也會走訪北投景點,像是凱達格蘭文化館、北投圖館、北投溫泉博物館、梅庭、地熱谷等新手導遊不妨帶家人去走走,實地演練一下囉(苦了導遊的家人,哈哈),但要注意一下時間喔,這些地方都早早(5點)就關門了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原住民 北投
    全站熱搜

    桑妮愛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